缺乏维生素D最典型的会引起少儿的佝偻病和成人的软骨病。早期常烦躁不安,爱哭闹,睡不安,易惊醒,汗多,特别是入睡后头部多汗,由于汗的刺激不舒服故头常在枕头上摩擦致头后枕部半圈秃发。以后逐渐出现骨骼改变,如前自门闭合延迟(正常应在1.5岁前闭合),出牙晚,可晚至1岁才出牙,头较大呈方形,助骨下缘外翻,鸡胸、“O”形腿等。血钙、血磷可降低、碱性磷酸酶增高,长骨X线照片在疾病活动期均有不同改变。
血清1,25-二羟维生素D3水平较低可能导致周围血管疾病、肿瘤、多发性硬化、类风湿性关节炎、青少年型糖尿病、帕金森氏症和阿尔兹海默征。其他的典型症状还包括肌肉萎缩,痢疾腹泻,失眠,紧张等等。
作用机制;维生素D的前体(生成维生素D的原料)存在于皮肤中,当阳光直射时会发生反应转化为维生素D3,D3分子被运送到肝脏并且转化为维生素D的另一种形式25位单脱氧胆固醇,这种形式的效用更大。然后25位单脱氧胆固醇又被转运到肾形矿脉并在那里被转化为1,25-二羟维生素D3[1,25位二羟胆钙化(甾)醇],这种形式是维生素D最有效的状态。然后维生素D将和甲状旁腺激素以及降血钙素协同作用来平衡血液中钙离子和磷的含量,特别是增强人体对钙离子的吸收能力。
临床应用
临床应用图册
皮质类固醇对维生素D的作用有抵消作用。消胆胺和矿物油会抑制人体对维生素D的吸收,所以应该避免一起食用。苯妥英钠和安眠药可能增加维生素D的效果而降低血压。
毒副作用;维生素造成的主要毒副作用是血钙过多,早期征兆主要包括痢疾或者便秘,头痛,没有食欲,头昏眼花,走路困难,肌肉骨头疼痛,以及心律不齐等等。晚期症状包括发痒,肾形矿脉功能下降,骨质疏松症,体重下降,肌肉和软组织石灰化等等。
维生素D不应该用于血钙过高的病人,或者血液中钙离子含量偏高的人。另外对患有肾结石和动脉硬化的病人来说也必须小心使用,因为维生素D可能会引起他们的甲状旁腺疾病,削弱肾功能甚至引起心脏疾病。
食物来源;富含脂肪的鱼是维生素D的食物来源之一,一些国家,符合国家标准的食品都人工强化了其中的维生素D,食品中的维生素D包括:
鲶鱼每85g(3盎司)提供425单位维生素D(5IU/g)。
大马哈鱼, 烹熟,100 g (3.5盎司) 提供360 IU (3.6 IU/g)。
鲭鱼,烹熟,100 g (3.5盎司),345 IU (3.45 IU/g)。
沙丁鱼,油浸罐头,鱼干,50 g (1.75盎司),250 IU (5 IU/g)。
金枪鱼,油浸罐头,100 g (3.5盎司),235 IU (2.35 IU/g)。
鳗鱼,烹熟,100 g (3.5盎司),200 IU (2.00 IU/g)。
一个60g大小的鸡蛋能提供20 IU (0.33 IU/g)。
牛肝,烹熟,100 g (3.5盎司),15 IU (0.15 IU/g)。
鱼肝油,如鳕鱼肝油1 汤匙(15 ml) 提供1360 IU (90.6 IU/ml)。
紫外线照射过的蘑菇和酵母是仅有的可以补充维生素D的重要素食,紫外线照射波塔贝拉菇可以将每100g蘑菇的维生素D从14IU(未照射前0.14 IU/g)提升到500IU(5 IU/g)。
欧盟对维生素D日摄入量的建议
欧盟对维生素D摄入的建议是每天摄入5µg,1 µg = 40 IU and 0.025 µg = 1 IU
澳大利亚与新西兰
儿童:5.0 μg /day
成人:19–50 岁 5.0 μg/day;51–70 岁 10.0 μg/day;>70 岁 15.0 μg/day
过量表现 ;1、健康成年人,长期每日服用超过1.25 mg (50,000 IU)几个月可能导致毒性,而患有某种疾病,如原发性甲状旁腺亢进症的患者,对维生素D尤其敏感。稍有维生素D补充进体内就可能导致高钙血症。
2、妊娠期母亲现高钙血症也会影响胎儿维生素D的代谢,使其对维生素D敏感性增强,最终导致新生儿弱智低能,面部畸形。
3、维生素D摄入过多会导致高钙血症,典型症状就是高钙血症的症状,可能会厌食,胃内嘈杂,恶心。接下来会多尿,烦渴,乏力,过度紧张,皮肤瘙痒甚至会导致肾衰竭、蛋白尿、尿管型、氮质血症以及迁徙性钙化。如果发现毒性后及时停用维生素D并限制钙摄入,肾损害还是有可能逆转的。
相关研究;2012年6月9日,相关研究报道维生素D缺乏或是男性性功能障碍(ED)危险因素之一。支持该假设的证据是有哮喘、抑郁、骨外伤、多发性硬化、牙周炎等维生素D缺乏临床表现的人群也都是男性性功能障碍(ED)以及心血管疾患、糖尿病、代谢病的发病高危人群。
2012年9月,英国玛丽女王大学研究人员在美国新一期《国家科学院学报》上报告说,高剂量的维生素D补充剂能加速肺结核患者的康复过程。[1]
2013年1月,一项刊登于《加拿大医学协会期刊》上的研究报告指出,低浓度的维生素D可能和长寿直接相关,这项研究的对象是一些90多岁老人的中年后代们。 那些90多岁人群的后代机体中维生素D的浓度与参照对象相比要更低,而且这些后代在基因CYP2R1的遗传突变上也表现出较低的频率。而基因CYP2R1的突变常导致个体表现出较高浓度的维生素D。这些研究对低水平维生素D和家族长寿之间的关联是个有力支持。
临床应用;治疗肾性骨病
维生素d除防治维生素d3缺乏病外1,25-(OH)2-VD3可防治下列病症:
①肾性骨病,肾功能不全缺少1位羟基化酶,体内不能合成1,25(oh)2d3必须从体外摄取
②难治疗抗维生素d3佝偻病,由于遗传因素,磷从肾排出过多
③甲状旁腺素缺少症,患者不能在低血浆ca时产生1,25(oh)2d3
④抗维生素d的佝偻病,维生素d供应正常但仍有佝偻病,由于代谢上的缺陷,不能1位羧基化
⑤癫痫病人使用苯巴比妥可能导致骨病。也可用25(oh)2d3的生理剂量为1μg/天。此剂量也可作为治疗剂量。维生素d中毒剂量与生理剂量相差不多,婴儿服用50μg(200iu)或更少一些可以导致血钙过多,肾功能不全。成人中毒剂量个体差异较大,有人口服2000iu中毒现象,口服5000iu者易中毒,口服量不能超过800iu。用维生素d治疗时,要检查血钙水平,如血钙正常不致中毒,轻度中毒有呕吐,食欲不振等现象,重者可致死亡。维生素d毒性可由于血流中25(oh)2d3水平高代替1,25(oh)2d3与蛋白受体结合,因此1,25(oh)2d3不能进入细胞,也不能起控制钙的吸收及动员骨钙的作用,因此血钙水平高,而使肾、心脏及主动脉钙化,治疗维生素d过多时可用低钙膳及动员骨钙的作用,因此血钙水平高,而使肾、心脏及主动脉钙化,治疗维生素d过多时可用低钙膳及糖皮质激素以减低血清钙的水平。
中毒时尿中排出ca量过多比血钙过高发生较早,尿钙过高易形成肾结石。
维生素d及25(oh)d3可以储存,维生素d储存时间一般为1~4个月,有的可达18个月之久。维生素d代谢物也可产生中毒现象,但由于其生物半衰期短,中毒时间也较短,25(oh)d3可达数周,1,25(oh)2oh3仅有数日。
世界前沿 ;世界各国关于维生素D的报道:
*医学分析表明,将维生素D摄取量增至1000 IU /d 可能降低结肠癌和乳腺癌的患病几率50%。
*男性摄入维生素D 400 IU /d 可大幅降低患多种癌症的几率,包括胰腺癌、食道癌和非霍奇金淋巴瘤。
*孩子在生命的第一年期间每天摄入2000 IU的维生素D,在30年随访期间1型糖尿病的风险降低80%
富含维生素D的食物 ;蘑菇是富含维生素D的食物
进行户外活动,只要人体接受足够的日光,体内就可以合成足够的维生素D;除强化食品外,通常天然食物中维生素D含量较低,动物性食品是非强化食品中天然维生素D的主要来源,如含脂肪高的海鱼和鱼卵、动物肝脏、蛋黄、奶油和奶酪中相对较多,而瘦肉、奶、坚果中含微量的维生素D,而蔬菜、谷物及其制品和水果含有少量维生素D或几乎没有维生素D的活性。
常见富含维生素D的食物(国际单位/100g)
食物名称 维生素D含量 食物名称 维生素D含量
大马哈鱼和红鳟鱼罐头 500 奶油(脂肪含量31.3%) 50
金枪鱼罐头(油浸) 232 鸡蛋(煎、煮、荷包) 49
炖鸡肝 67 烤羊肝 23
正常需求;1.成人的建议每日摄取量是5μg。
2.妊娠期和哺乳期女性应当增加1倍左右的摄入量。
3.每天手脚露出30厘米,在阳光下晒30分钟,有效的防止维生素D的缺乏。 过量表现:一些学者认为长期每日摄入25μg维生素D可引起中毒,这其中可能包括一些对维生素D较敏感的人,但长期每天摄入125μg维生素D则肯定会引起中毒。中毒的症状是异常口渴,眼睛发炎,皮肤搔痒,厌食、嗜睡、呕吐、腹泻、尿频以及钙在血管壁、肝脏、肺部、肾脏、胃中的异常沉淀,关节疼痛和弥漫性骨质脱矿化。我国制定维生素D可耐受最高摄入量为20μ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