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机可以为农民提供三种类型的详细信息。第一种,从空中观察作物,帮助农民发现灌溉问题、土壤问题,甚至还能发现肉眼无法发现的虫害和菌害。第二,空中的摄像机可以提供多层次的图片,既可以采集到普通的视觉光谱照片,也能拍摄红外线照片,帮助农民发现肉眼无法看到的作物健康问题。第三,无人机每周、每天甚至每小时都可以飞一次,可以提供按时间排序的动画,演示作物的生长变化,为更好的作物管理提供机会或者发现问题。这是数据驱动农业发展趋势的一部分。[1]
开发进展;日本截至2015年,通过卫星数据激活无人农业的努力在日本快速推进中。不过,火箭发射及卫星制造的国际竞争十分激烈。日立造船、洋马农机和日立制作所正在推进利用日本版全球定位系统(GPS)开展自动农业的试验。
日本版GPS主要指的是三菱电机制造的“导”号准天顶卫星系统。现有的GPS主要依赖美国卫星,在山地众多的日本,信号难以完全覆盖,定位也存在10米左右的误差。日本政府在2015年1月公布的宇宙基本计划中提出,在2033年之前将把能长时间停留于日本上空的准天顶卫星数量由目前的1颗增至7颗。目标是建立日本自己的定位系统,确保在全国任意区域都能获得误差在5米以内的方位数据。新系统将为卫星数据运用于农业开创新的道路,而依据目前(2015年)的数据根本无法想象。